湖大人的青春是什么模样?在湖大,有多少个正值青春的学子,就有多少种灿烂的青春模样?!扒啻号伞比宋镒ɡ福袢蘸湍阋黄鹆私馕锢碛胛⒌缱涌蒲аг?020级博士研究生刘丽婷的故事。

怀揣着对半导体器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
2018秋天
刘丽婷以激动的心情走进湖南大学
开始了她的科研梦
“把更多时间投入科研,
拿更少时间用来娱乐?!?/p>
5年的硕博生涯
刘丽婷在高度的自律与努力下
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属于她的青春答案
在Nature Electronics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
获中国电子协会集成电路一等奖学金
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
获长江环境奖学金
荣获湖南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
……
面对这些荣誉
她说:“感谢自己努力学习,没有虚度光阴,没有遗憾!”
“要做实验室最努力的成员之一”
刚进湖南大学前两年
作为一名物理学的硕士
刘丽婷对半导体器件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
但这个领域是国家的短板
需要更多人才去攻克它
她决心自己也出一份力

她的理论基础薄弱
动手能力不如他人
但刘丽婷没有退缩
她始终抱着学习的心态面对实验室的一切
“从踏进实验室的那一刻起,
就要做实验室最努力的成员之一?!?/p>
她每天呆在实验室十几个小时
晚上11:30才回宿舍
一周工作七天是常态
刘丽婷却从不喊累
“我只感觉每天都在进步?!?/p>
通过前两年的积累
刘丽婷逐渐在半导体器件领域入了门
她愈发觉得自己研究的东西有趣且有意义
于是在研二那年
她申请硕士转为博士
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继续探索
选择读博之前
刘丽婷也曾犹豫过
毕竟读博是一条艰辛的路
“大家都说难,
但是我就是想往前走?!?/p>
刘丽婷坦言自己是一个执着的人
“我就是想看看结果是什么?!?/p>

关于基础科学研究“无用”的说法
也曾干扰过她
但她已经坦然于基础科学的“无用”
“也许当下没有即时的应用,
但不能阻碍我们给世人提供新思路!”
不驰于空想,不笃于虚声
刘丽婷就这样踏实而坚定地走在自己的科研道路上
她已在Nature Electronics、
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
“前人未曾做过,自己就是开拓者”
刘丽婷的研究方向是垂直晶体管
致力于做更小尺寸的晶体管
并为提升芯片的集成度和性能
提供更多的科研新思路
然而半导体器件的研究周期很长
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
进行文献调研和实验
一年半载零收获
或前功尽弃也是常态
刘丽婷曾做过历时一年多的创新型实验
“前人未曾做过,自己就是开拓者,
每往前推进一步就是一个坑?!?/p>
她付出了很大的努力
但是实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
理想与现实的偏差
令她感到失落
导师却非常理解她
鼓励她放平心态
“做实验的过程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,
扎进新的问题可以解决过去的伤痛?!?/p>

在硕博三年的不断试错中
刘丽婷锻炼出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
和心理受挫能力
她于2021年5月
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题为
Transferred van der Waals metal electrodes for sub-1-nm
MoS2 vertical transistors
的实验进展文章
该篇文章报道了低于1nm的硫化钼垂直场效应晶体管
揭开了晶体管沟道长度微缩至极限的面纱
此项研究成果将MoS2垂直晶体管微缩至低于1nm的物理极限
同时为其他受传统工艺限制的范德华异质器件
提供了一种通用的低能量电极集成方法
为芯片性能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
这项研究相继获得Nature Electronics期刊News&Views的特别报道
新华社报道以及国内各类媒体的转载
其中新华社报道的浏览量超过100万次
2021年7月该研究成果获得了
“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”
相关成果在半导体学报上展示

刘丽婷不仅做科技领域的开拓者
更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
她在第二十三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
现场讨论热烈
她还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
Science China-Information Sciences上发表综述论文
阐述了石墨烯垂直晶体管的
优异性能和运用
致力于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
论文的发表、媒体的报道
会议的交流、荣誉的获得
让刘丽婷切实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她研究工作的认可
“我所有的努力都值了!”

未来
刘丽婷希望自己不忘初心
继续在半导体领域的基础研究中扎根
扎实基础,厚积薄发
接纳他人的光,发现自己的光
来源:融媒体中心记者团
采写:余楚倩 曹娇 闫俐
摄影:任克威
视觉设计:陆依晨 岳思源
实习编辑:曹娇
责任编辑:周丹 唐思